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雷火神灸與胃炎

 

雷火神灸與胃炎

 

中醫認為:

胃炎,中醫學並無此名稱,是把它歸納在脾胃病証范疇,屬胃脘痛症,臨床表現上腹部疼痛、脹滿、嘔吐,有的還產生腹瀉,病因有六淫犯胃,情志損傷脾胃,飲食過傷,氣阻血瘀,脾胃素虛。胃脹痛分急性和慢性,急性胃脘痛多為六淫犯胃,飲食傷胃所致;情志所傷,起居失調,氣阻血瘀,脾胃素虛,多致慢性胃痛。

 

1.      六淫犯胃:風、寒、暑、濕、邪可單獨犯胃,也可夾雜犯胃,途徑可經口鼻直接侵犯胃部;也可由皮毛經絡感傳犯胃。遇四季不正之邪氣、久坐卧潮濕之地,窗與門通風之處,六邪均可犯胃,胃中若有積物相搏,胃脘氣機失調受阻,氣血運行不暢,產生疼痛。

2.      情志傷胃:過於思累,懮郁寡歡,會產生食不甘味,不思飲食,納少時長,胃氣弱不得宣通而郁結,進而影響脾氣不疏,肝氣不郁,津液耗損,肺氣失養,則產生中焦氣滯;胃腑氣機郁結,變生胃脘脹痛証。

3.      飲食致傷:暴飲暴食,胃納過盛,不易化腐,停積胃脘,傷及胃氣;飲食霉變腐壞之物,損傷胃部氣與血;年老體弱,胃化腐功能變弱,胃脘也易積食,損傷胃氣;過食生冷傷及胃氣;嗜吃肥甘辛辣之物,胃部易產生積熱,灼傷胃脘;過食不易消化的食物也易傷及胃氣,以上至胃氣損傷。綜上所述,以上原因均可直接刺激胃腑,耗傷陰經,造成胃腑氣機郁結,氣血不暢,胃失降和,胃脘脹痛、嘔吐、腹瀉。

4.      氣阻血瘀:胃脘痛反復發作,胃脘內會產生氣阻血瘀,遷延不愈,發生胃脘腐潰,常會由於慢性胃炎而急性發作。

5.      脾胃素虛:有體質素來虛弱,脾胃不健,飲食、起居、情志稍有不慎,均會引發胃脘不適之症。

 

西醫認為:

胃黏膜對損害的反應涉及上皮損傷、黏膜炎症和上皮細胞再生等過程。胃炎分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1.      急性胃炎: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臨床上急性發病,常表現為上腹部症狀。內鏡檢查可見胃黏膜充血、水腫、出血、糜爛等一過性病變。病理組織學特徵為胃黏膜固有層見到以中性粒細胞為主的炎症細胞浸潤。急性胃炎主要包括:a) 急性幽門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b) 除幽門螺杆菌之外的病原體感染及其毒素對胃黏膜損害引起的急性胃炎;c) 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

2.      慢性胃炎: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慢性胃炎的分類方法很多,我國在2000年召開的全國慢性胃炎研討會上提出的共識意見中,採納了國際上新悉尼系統的分類方法,根據病理組織學改變和病變在胃的分布部位,結合可能病因,將慢性胃炎分成淺表性、萎縮性和特殊類型三大類。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縮性改變、胃黏膜層見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為主的慢性炎症細胞浸潤的慢性胃炎,幽門螺杆菌感染是這類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雷火灸療法

穴位:中脘、神厥、足三里、胃俞、十指沖。

 

灸語:治則為溫中散寒,活血止痛。灸療胃部能直接起到疏通胃部經絡血脈,而溫中散寒,灸療神厥、胃俞、脾俞、足三里,能通理脾經、胃經,增強衛氣,疏通臟腑,脾胃調和,胃氣則順。加灸十指沖,促進臟腑氣血通暢,抗體增強,胃氣則固,脹滿疼痛則愈。

 

參考文獻:雷火灸療法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