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性關節炎是嘌呤代謝障礙,血尿酸增高,導致尿酸鹽在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以結晶形式沉積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反應。臨床特點是:急性發作關節疼痛,以跖踝關節多見,常伴有紅腫熱痛及白細胞增高等全身症狀。

臨床症狀表現為起病急驟,常於夜間突然發作,大多病例首發關節為足第一跖趾關節,表現為疼痛劇烈,如刀割、火燒,伴關節腫脹、觸之局部灼熱、拒按、得冷則舒,部份患者可伴有體溫升高、寒戰、血白細胞升高、血沉增快等全身表現。炎症消退後皮膚暗紅色、皺縮、脫屑,以後逐漸恢復,但往往再次復發,多數患者愈發愈頻,受累關節亦越來越多。

 

灸法是以艾灸通過對體表穴位和病灶施以溫熱刺激並以艾葉溫竄通經的作用來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艾炷灸,火氣足,非一般灸法所能及,《醫宗金鑒˙刺灸新法要訣》謂:「凡灸諸病,必火足氣道,始能求愈。」「實者灸之,使引郁熱外發,火就燥之義也。」此法有瀉熱、逐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氣得溫而易行,血得溫而結易散。而艾炷灸局部經穴,能起到清除寒濕、溫陽化氣、疏通經絡、消腫止痛之功效。而且局部加溫有助於血尿酸的溶解,促進血尿酸經腎排泄,加速局部症狀改善。

 

灸法能溫通經絡,行氣活血,散解熱毒。消散結腫:灸法所消之癥結包括氣血痰濕等各種病理障礙積聚凝結而成的腫物、包塊,無論其在關節或肌肉,灸法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之所以能消癥散結,是因它的溫通氣血、散凝化滯作用;通絡止痛:疼痛乃經絡氣血不通所致,如經絡通暢,氣血調和則疼痛自除,故云「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灸法有溫經通絡之功效,應用得當,對多種疼痛可獲立竿見影之效果。因此艾灸療法為臨床綜合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提供了一種較安全方便的方法,並能有效避免西藥的不良反應。

 

從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灸法首先改善了病變局部的血管、淋巴的機能,使循環障礙的血管、淋巴管重建,恢復維持細胞生命的物質供應,增強營養,加速代謝,減輕水腫,消除炎症,促進滲出物吸收,由於循環旺盛,帶走或中和蓄積於患處的病理產物,阻斷其衍進過程,加快恢復;其二,刺激神經末梢及其感受器,提高自身應激能力,促進病理產物的清除,激發全身機能的調整,如在痛風灸治中,發現往往灸治後患者感到局部清涼感、輕鬆感、腫脹減輕感等,這應是患處神經感受器等受物理刺激而得到調整的表現。

 

在灸治過程中,因溫熱使局部血管開放,促使了病理產物的吸收,從而起到消炎鎮痛的作用。同時經實驗測定証實了艾絨在燃燒時的輻射能達到消炎鎮痛,改善血液循環,並具有較高的穿透能力,產生刺激穴位的信息照射,在「產生受激共振」的基礎上,借助反饋調節機制,調控和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從而說明溫灸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原理。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