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凍瘡

 

凍瘡

 

凍瘡是在冬季和初春常見的好發於手、腳背及耳廓部的一種非凍結性冷損傷性疾病。好發於手足、面頰、耳廓等末梢部位。皮損為瘙癢性局限性水腫性紅斑,境界不清,可出現水泡、糜爛和潰瘍。凍瘡初起為局限性蚕豆至指甲蓋大小紫紅色腫塊或硬結,邊緣鮮紅,中央青紫,觸之冰冷,壓之褪色,去壓後恢復較慢,自覺局部有脹感、瘙癢,遇熱後更甚,嚴重者可有水泡,破潰後形成潰瘍,經久不愈。

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每年有2億人受到凍瘡的困擾,其中主要是兒童、婦女及老年人。凍瘡一旦發生,在寒冷季節里常較難快速治愈,要等天氣轉暖後才會逐漸愈合,雖是一種自愈性疾病,但在發病中,由於局部腫脹、疼痛、關節僵硬,伴皮膚奇癢,往往影響工作、學習和休息。欲減少凍瘡的發生,關鍵在於入冬前就應開始預防。

 

中醫學認為,寒凝則氣滯,氣滯則血瘀,寒凝血瘀於局部,形成凍瘡。而溫可祛寒,熱則血行。姜得灸,灸遇姜,二者相助,祛寒行血之力尤強。現代醫學則認為,凍瘡是由於個體皮膚抗寒能力降低,寒冷低溫刺激血管引起的末梢循環障礙所致。而艾炷灸能升高皮膚的溫度,使表皮、真皮組織變形,出現暫時性全身血管反應而改善末梢循環狀態。所以,採用隔姜灸治療凍瘡,能夠取得非常滿意的效果。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