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雷火艾灸與骨折後灸療

2012-09-01 15:33

 

雷火艾灸與骨折後期灸療

 

中醫認為:

骨折,最早的古醫學上沒有骨折這個診斷名稱,中醫學屬於「骨傷」、或「骨斷」。凡是骨斷都是由於超過骨的負荷量,跌仆或被外力撞擊致使骨的連續性發生了破壞,不能再支撐軀體的某一部份肢體重力,活動功能喪失,表示為骨傷或骨斷,骨斷處可發生彎曲短縮等多種變形。它可分為完全骨斷、部份骨斷、合併流血骨斷(骨斷處皮開肉爛)或多處骨斷。骨斷後均會同時發生經脈、肌肉、肌腱、腠理損傷,需要用固定方法。古醫古籍中有外固定法,可用白樹皮、木條、柳木板進行固定;若發生了骨斷缺損,據古醫書介紹可用柳枝作內續骨法,再加外固定。固定的時間都是比較長,1個月或2個月,由於外固定的關系,骨斷後肢體活動減少,骨斷相鄰的關節和肢體均會發生瘀腫不消,肢體經絡、肌腱僵硬,妨礙關節活動,需要對骨斷後遺留的這些症狀作消除瘀腫,恢復活動功能的治療。骨斷超過半個月後稱為陳舊性骨斷。

 

現在中醫治療骨折在有條件的醫院均已採用中西醫結合的辦法,可作各種骨的內固定或骨折的支架外固定,再結合中醫的早期活動,尤其是配合灸療幫助瘀腫消散,骨折達到預期或提前愈合,早期骨折臨床愈合肢體的活動功能才會減少愈後功能障礙,確保功能恢復正常,是一個很好的治療方法。

 

雷火灸療法

灸療部位:骨折部位及功能障礙部位;穴位:以阿是穴為主,足及踝關節腫脹壓痛明顯處,與骨折相關的腧穴選1-3穴均可,足三里。

 

灸語:骨折後,發生了骨的破壞及軟組織血管肌肉、肌腱同時損傷,造成血腫疼痛、功能失常。治則以活血化瘀、通經活絡、養血扶正為主。灸療手法上一般都是採用溫灸,溫煦骨折部及受累的關節肢體部,可以使血脈擴張,瘀血溶化,從建脈絡通路,氣血疏通,腫脹的肢體部位就容易消散,血腫瘀血消散速度加快,患肢精血供應逐漸加強,骨斷處骨痂生長,就會正常如期形成,骨化期可預期出現或提前出現。

 

參考文獻:雷火灸療法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搜尋網站

聯絡我們

元朗喬康艾灸養生館 新界元朗青山公路126二樓(即花旗銀行樓上) 93668323/26688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