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雷火艾灸與食管賁門失弛緩症

2012-12-28 14:56

雷火艾灸與食管賁門失弛緩症

 

中醫認為:

食管賁門失弛緩症即中醫學中的噎膈証。噎膈是食管中的疾病,表現為吞噬困難,飲食難下,易嘔吐而出,飲食受阻的一種疾病。本病多與肝、脾、胃、臟腑有關,肝氣失和,不能順應,就會產生氣逆上膈,血瘀氣阻;脾氣不疏,發生嘔吐吞酸;胃氣不運降,氣積而生濕痰,痰積脹滿,飲食難咽;食管血瘀氣阻痰凝,則飲食難下。

 

治病因素與飲食喜好、飲食習慣、情志變化、精神狀態有密切關系。不但產生噎膈,病久還會變生食管腫瘤。

  1. 飲食致傷:有的人食用過多的霉變腐爛之食品及腌腊食品,食品中的毒素直接侵害了食管中的脈絡與經絡,也可潜伏於人體內,久積致病變;飲食時,常吞咽過快,喜吃過硬過熱食物,可直接損害食管壁;嗜吃生冷麻辣肥甘之物,濕毒熏蒸脾胃,郁熱灼津,津失液,變生痰,濁痰阻塞食管,食管變狹窄。
  2. 情志影響:思累過度,會使脾氣郁結,脾絡受阻,失於疏布,氣血津液受阻,久阻變生痰逆,阻塞食管發病;喜怒無常,怒則傷肝,肝氣受阻,氣血營運失調,食管不得營濟,化生濕痰,滯澀於食管,影響食物吞咽致病。
  3. 精神耗損:精神萎靡,致病因素多因房勞過度,津液耗損,腎陰津耗,精血枯竭,虛熱上亢,食管失津液滋潤而乾澀生本病。

 

西醫認為:

食管賁門失弛緩症又稱賁門痙攣,即是下段食管約肌呈失弛狀態,食物無法順利通過而滯留,從而逐漸使食管張力減退,蠕動消失及食管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致的一種疾病。主要症狀為食管下部吞噬不暢,有時還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難,食管下胸骨後有梗塞痛感。

 

診斷要點:

  1. 臨床表現:i) 無痛性咽下困難是最常見、最早出現的症狀。ii) 疼痛多位於胸骨後及劍突下,酷似心絞痛。iii) 食物反流發生率高達90%,反流物為發酵食物、唾液。iv) 當食管極度擴大時,偶可引起乾咳、氣急、紫紺和聲音嘶啞壓迫症狀。v) 晚期可出現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和體重減輕。
  2. 輔助檢查:
  1. X綫檢查:鋇餐難以通過賁門部,瀦留食管下端,呈對稱性,黏膜較正常的漏斗形狹窄,上段食管明顯擴張。
  2. 食管測壓:LES壓力升高,常超過4.0kPa(30mmHg) 。
  3. 乙酰甲膽碱試驗皮下注射乙酰甲膽碱5-10mg後,出現食管強烈收縮,引起劇烈疼痛與嘔吐,持續30分鐘,可用阿托品緩解。

 

雷火灸療法:

灸療部位:天突至胸骨劍突;穴位:廉泉、天突、雙手十指沖、足三里、脾俞、腎俞。

 

灸語:

治則為祛邪扶正,活血化瘀,理氣散結,養陰利咽。痰濕瘀阻壅塞於食管下部,使吞咽產生障礙,產生食阻噎膈嘔吐脹滿之症,灸療廉泉至胸骨劍突,可以調節下食管部,脈絡、經絡氣血暢通,達到活血化瘀,祛痰除濕之功效,增加食管津液之濟養;灸療脾俞、腎俞、足三里,調節臟腑,增強臟腑衛氣運生,氣血健運,陰陽調和,正氣充足,抗擊病邪;熏十指末端,貫通上肢六脈,經絡臟腑氣血貫通,營血充實,食管則撫樞無堵,邪祛病除。

 

參考文獻:雷火灸療法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搜尋網站

聯絡我們

元朗喬康艾灸養生館 新界元朗青山公路126二樓(即花旗銀行樓上) 93668323/26688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