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雷火艾灸與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2012-11-23 11:45

雷火艾灸與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現代醫學認為: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DUB)簡稱功血,為婦科常見病,屬異常子宮出血范疇(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是指由調節生殖的神經內分泌機制失常引起的異常子宮出血,沒有內科及內外生殖道的病變。功血可分為無排卵性功血和排卵性功血兩類,其中無排卵性功血約佔85%。

 

無排卵性功血臨床上常見的症狀是子宮不規則出血,特點是月經周期紊亂,經期長短不一,經量不定,甚至大量出血,出血期間一般無腹痛或其他不適,出血量多或時間長,可致繼發性貧血或休克。排卵性月經失調一般表現為月經周期縮短或周期正常,經期延長。

 

傳統醫學認為: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屬中醫崩漏范疇,是以經血非時暴下或淋漓不盡為主要表現的一種月經周期、經期、經量嚴重失常的月經病症。其中經血暴下者稱「崩」,也稱「崩中」,經血淋漓不盡者稱為「漏」,也稱「漏下」。崩與漏出血情況雖然不同,但二者常相互轉化,且其病機基本一致,故概稱為「崩漏」。如《濟生方》所云:「崩漏之疾,本乎一症,輕者謂之漏下,甚者謂之崩中。」

 

有關崩的記載,最早見於《素問》,其「陰陽別論」說「陰虛陽搏謂之崩」,明確指出崩漏是以陰虛陽亢為其發病機制。漏,始見於漢代《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証並治》。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首列「漏下候」、「崩中候」,指出崩中、漏下屬非時經血,明確了崩漏的概念,並概括其病機「是傷損沖任之脈……. 沖任氣虛,不能制約經血」。同時指出:「崩而內有瘀血,故時崩時止,淋漓不斷,名曰崩中漏下。」說明崩、漏可互相轉化。元‧李東垣在《蘭室秘藏》認為「腎水陰虛,不能鎮守胞絡相火,故血走而崩也」。至明代,醫家對崩漏有了更充份的認識,如《景岳全書‧婦人規》中對崩漏的論述尤為精辟,指出:「崩淋之病,有暴崩者,有久崩者。暴崩者其來驟,其治亦易。久崩者其患深,其治亦難。且凡血因崩去,勢必漸少,少而不止,病則為淋。此等証候,未有不由懮思郁怒,先損脾胃,次及沖任而然者。」闡明了崩漏的病因病機,進而提出「凡治此之法,宜審臟氣,宜察陰陽。無火者求其臟而培之、補之;有火者察其經而清之、養之」。而在《丹溪心法附餘》中所提出的治崩三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熱涼血以澄其源,末用補血以還其舊。」其「塞流」、「澄源」、「復舊」治療崩漏三法,至今仍為臨床醫家所推崇。

 

灸語:

崩漏主要病機是沖任損傷,不能制約經血。灸法治療功血,是通過灸法的溫經散寒、行氣通絡作用,達到調整氣血運行、調整陰陽平衡、扶正祛邪而止血的目的。

 

據中醫理論,功血主要與腎、肝、脾三經和任、督二脈有關,主要病因為腎虛、脾虛、血熱和血瘀。治療中主要選擇隱白、關元、三陰交、中極、子宮穴位。關元穴為足三陰、沖任之會,灸關元可以起到溫腎壯陽、培補元氣、通調沖任的功用。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之交會穴,有健脾通血、調經攝精作用。中極穴能調血室,暖精宮,主治月經不調。子宮穴為沖脈、督脈之起始穴,艾灸子宮穴,能通調沖任,理氣和血。隱白,是治療崩漏之經驗要穴。灸隱白治療崩漏,早在《針灸大成》中就有記載。隱白為脾經之井穴,並為經氣發源之地,以艾灸之則可溫通經絡,補中益氣,使脾的統血職能得以恢復,從而達到固崩止漏的目的。

 

參考文獻:灸法醫鑒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搜尋網站

聯絡我們

元朗喬康艾灸養生館 新界元朗青山公路126二樓(即花旗銀行樓上) 93668323/26688460